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下) / 文/静远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3/5/3/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下)-272691.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五月三日】


(三)佛家思想的影响

佛家讲佛法无边,慈悲普度众生。唐代人们普遍敬信神佛,深信因果,民风淳朴,八方来朝。唐诗中空静的境界,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包容万物的精神,就是从这里来的。唐代很多文人,如王绩、沈佺期、宋之问、张说、王维、孟浩然、常建、王昌龄、李颀、韦应物、元稹、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佛家思想的影响。唐代还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写了很多佛教义理诗、劝善诗、山水诗等。

如王维“笃志奉佛”,潜心修道,曾任职尚书右丞,每天退朝回府,便静心诵读佛经,并向周围人劝善。其诗有一种空明澄净、清幽绝俗的美,皆是受佛家思想的熏陶。如他写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水穷”、“云起”两个意象,把自我融入宇宙的流变之中,以“行到”、“坐看”表现随遇而安的自然和谐。就是个体生命与大宇宙融为一体,将小我融入“大我”,“大我”就是大宇宙中。他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诗人在这里描绘出春天山涧夜晚的静谧,一个“惊”字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创造了“鸟鸣山更幽”的境界。他以清静之心去观照自然,去包容万物,如他在《汉江临泛》中写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水天际,好象流出了天地之外,远山蒙蒙,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江流无尽,远山蒙蒙,给人以无尽回味的余地。

山水诗“空”不仅是自然表征,也是诗人心灵与自然交融的内在特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融文学、绘画、音乐的意境于一体。他在审美上以虚静为怀,诗人心中安然自得,充满光明,以这种心境去观察景物,景物也呈现出空明的景象:“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以动衬静,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静。“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细致的描绘出人在山色浓翠欲滴的山路上行走时那种微妙的湿衣之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描绘出新雨涤去山中尘埃而愈益清明,松间浮动着纤纤月波,清泉在山涧流淌,真乃秋天里的春天!使人在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自然造物的生生不息,心灵得到净化。王昌龄写的“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孟浩然写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也表现出诗人所追求的一种纤尘不染的空明境界。总而言之,在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盛唐山水诗人以一种最朴素自然的语言实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目的,以一种最平和坦然的风度体现出兼容并蓄而高瞻远瞩的时代精神。

白居易受儒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立志“兼济天下”,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他苏州刺史离任时,数十万苏州百姓挥泪相送,出现“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别苏州》)的感人情景。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时弊,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他著名的作品《卖炭翁》、《杜陵叟》、《红线毯》等,都体现出对百姓关爱、同情的善念。他不仅自己虔心修行,还大力倡导以佛家慈悲济世的精神善化众生。他用自己的俸禄请人彩绘大型天国世界图、佛像、神像、印佛经,劝勉人们要敬奉神佛。其诗境无不是诗人高尚而祥和心境的自然流露,如他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天美景,“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的生意和生机。

古诗中常以云象征淡泊无争,表现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象征着无意功名利禄的隐逸精神,如僧皎然写的“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以钟声能警醒世人,“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如常建写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庄严悦耳的钟声,令人敬畏和神往,感悟到天地之正大、钟鼓之浩荡,直觉天地之气贯注心胸。孟浩然写的“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表达出明心见性,心净则彻悟莲花净洁。綦毋潜写的“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宿龙兴寺》),写诗人于龙兴寺所见的美景及内心向往,赞颂了佛法的广大无边。

儒佛道思想不仅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内涵,而且直接促进诗人思想境界的提升,这也是经典文学始终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唐诗中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盛唐之音;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的阔大境界;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的深刻哲理。正统信仰和正信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越过漫漫历史长河走到今天。中华传统文化是使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文化,使人明辨是非、善恶等原则性问题,坚定为善的意志,追随宇宙真理!

2013年5月2日星期四

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中) / 文/静远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3/5/1/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中)-272690.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五月一日】


(二)道家思想的影响

老子提出效法天道,尊崇道德,返本归真,清静无为。唐代很多人求仙访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的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很多道士诗人及文人士大夫如初唐的王勃、卢照邻、陈子昂,盛唐的李白、贺知章,中唐的刘禹锡、李贺,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对道家的无为、清静、抱朴、守真的思想多有涉及。从其诗中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平静怡然和对“道”的崇尚。

如道士吴筠,居终南山孜孜学道,后来走遍江南诸山,乐在求道之中。他写过许多游仙诗,一次一气呵成《游仙二十四首》,由于它是组诗,游仙诗的缘起、过程和终结三大部份被分散到各首诗中。第一、二首交待了缘起“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吾方遗喧嚣,立节慕高举”,此后的数篇开始叙述游仙的过程,如“纵身太霞上,眇眇虚中浮。八威先启行,五老同我游” 、“倏已过太微,天居焕煌煌”。最后,第二十四首归结为“返视太初先,与道冥至一”,遨游在澄明晴朗的仙界,超然物外,自得乾坤之心。

庄子欣然乐于“山林”与“皋壤”的山水审美精神,道家认为道“无所不在”,倡导“以人合天”,以求达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境地。受其影响,盛唐很多山水诗有一种翩然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表达出诗人企盼与仙人相遇,得授仙道、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强烈愿望。古人求道非常之艰辛,往往以达“四海”、“五岳”、“八极”、“十方”,上下追寻、四方求索。如李白游遍名山大川,写下了“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山水诗充满空灵秀逸,写名山大川,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中的自然山水不仅仅是更广阔的自然界,其中还积淀着诗人更深刻的心灵体验,表达出隐者、修道人的超然出尘的胸怀,如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寻访的山中隐者是一位采药、济世救人的修道人,这首问答诗,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表达了诗人对修道者的敬佩。

唐代游仙诗人中最有名的当数诗仙李白了,诗人自称本来就是“谪仙”,崇道是其一生的信仰,因此他游于仙境犹如重返故地,与仙人相遇犹如故人重逢,甚至如游子还家,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怀仙歌》),表达出彼此都殷切的思念着对方。道家的神仙体系、洞天胜境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及广阔的空间,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莲花山的仙境描写神奇瑰伟、引人入胜,他描绘出其驰骋在仙境中的美妙,这也构成了其诗清新飘逸的风格。如他在《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写道:“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诗人与白云似乎神交已久,南山白云对诗人象故交一般友好和亲近,多么清美欣怡、入诗入画的感觉!他在《下途归石门旧居》中写道:“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在他看来,纷扰的人间世事,只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不为物欲所牵累,抓紧时间求道、修炼,追求美好的永恒之境。

2013年4月30日星期二

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上) / 文/静远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3/4/30/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上)-272693.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四月三十日】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当时,最为盛行也最受朝廷推崇的要属儒、佛、道三家。从立国之本来说,儒家思想是基础,是规范社会伦理和人的行为的基本准则,儒家经典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而在思想领域,则是儒、佛、道并存,唐代道家、佛家思想都得以广泛弘扬、传播,规模空前。受其影响,唐朝文人的思想信仰,虽各有所宗,却多带有出入三教的特点,其理想追求、人生感悟等都反映到作品中来。唐诗在内容题材、思想、艺术、造诣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从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来看,作家二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多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且质量之高,实为中国诗史之奇观。


儒、佛、道三家无不教人向善,遵循宇宙规律,追求“天人合一”。儒家讲的是入世,成贤成圣,经世济民;佛家、道家讲的是出世,修佛修道,济世利人。因此文人中有的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有的既有儒家的君子人格,又有道家的仙风道骨;有的依佛法修炼。唐代诗人名家辈出,宛如星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写自然风景著称的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诗家夫子”王昌龄;经历了盛唐的成熟,中晚唐时期众多的诗人代表者白居易等。其诗作博大、雄浑、深远、超逸,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其中很多名句都成为后人奉行的格言,诗人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不体现出其高洁的人品,崇高的信仰是其成就的关键。此外,《全唐诗》列出的道士有百余人之多,其中比较著名的诗人有司马承帧、范尧佐、吴筠、张果、韩湘等。诗僧的代表人物有:王梵志、丰干、寒山、怀素、皎然等人,其诗也都别具风格和韵味。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唐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气象,因此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抱负。文人学士都熟读儒家经典并践行,儒家的“明德”、“亲民”、“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更激发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他们渴望报效国家,这在其诗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了一代文人:“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反映民生和揭露社会时弊的敏锐洞察力和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高瞻远瞩的大眼光、大格局。

如李白渴望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他非常仰慕亦儒亦道的姜子牙、诸葛亮、张良、韩信等这些建立功勋的人,渴望像他们一样报国安民,然后功成身退。他写胸怀大志的姜子牙:“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梁甫吟》)他在诗中曾多次申述自己的理想:“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等。他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公里。”(《上李邕》)他节操自持,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实现理想踌躇满志,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儒家“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等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杜甫生于盛世末期,一生忧国忧民,他认为历史上的尧舜之治和本朝的贞观之治,是当代和后世效法的德治典范,倡导实行仁政和教化。他“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称赞“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其诗既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的气吞八荒之势;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的精细入微之处。他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出诗人在自己最艰难困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仁者之心。

儒佛道三家影响所及,山水诗呈现出多元审美形态。同为山水之作,由于作者尊崇不同的思想学说,表现形态各有千秋,各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儒家则十分注重山水对人格修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孔子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之处。由于深受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审美原则影响,很多诗人的山水诗中寄寓着仁者的胸怀、智者的敏思,如杜甫在《望岳》中写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还把山水诗和纪行诗两种题材合二为一,其组诗“发秦州”与“发同谷县”共二十四首,诗人于山重水复之秦陇艰难跋涉之时,每经一地,即作山水诗一首,关注民生,反映民间疾苦。他写的“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秋兴》),渴望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描绘出和谐的《江村》图景:“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他爱民悯生,认为天地万物都应该沐浴在仁爱的氛围之中,在《秋野》中写道:“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唐代积极抗击外族入侵,盛唐边塞诗是盛唐士人入世精神的重要体现,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立功边关的理想,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中描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巍峨的天山,苍茫的云海,写万里长风,雄伟的玉门关,有的险峻挺拔,有的浩瀚无垠,显示出恢宏、豪宕、壮阔的境界,充分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如王昌龄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表达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戍边御敌;“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出将士们气吞残俘的英雄气概。岑参写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描写出将士们的冲天豪气竟能使江为之涌,山为之动;他写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而那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表达出诗人心中对春天的渴望。

2013年4月28日星期日

中共酷刑:骑木方、骑木马、骑马扎子、坐板凳腿 / 文/诚宇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3/4/28/中共酷刑-骑木方、骑木马、骑马扎子、坐板凳腿-272618.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共恶徒在迫害法轮功学员时,随便找个什么东西都可以当成刑具,逐渐地就演变成一种酷刑实施下去。


骑木方

二零零零年八月,有法轮功学员在辽宁马三家教养院男所新收大队见到过一种木方。每根木方都是一巴掌宽一米多长,每根木方上坐三个人,有时骑坐,有时横坐。木方是硬质木材制作的,棱角分明,坐上去一会木棱就嵌进臀部的肉里去。坐着还好受点儿,可是要是被逼着骑上呢?特别是夏季里只穿一条裤子坐在木方上,大家想,那么宽一点,木方上的两条棱硌在臀部上真象坐在刀上一样。臀部割破了再坐上去,那真是钻心地疼痛。要坐到什么程度?一直到坐破后结疤了,再到最后磨出茧子不疼了。恶警看你不疼适应了,再变换新的方式来折磨。

骑木马

这是吉林省长春市奋进劳教所的酷刑。中共恶徒见大法弟子不放弃信仰,就找来一个将近两米长,不到两寸宽,一米多高的凳子,逼法轮功学员一个个地骑上去,然后在最后一个人的背上蹬一脚,人与人间的空隙靠实后,十几个人就全骑在了凳子上,双脚离地。恶徒们管这叫“骑木马”。一寸多宽的凳面,两条棱正好硌在臀部沟处,疼痛难忍,时间一长,痛苦的滋味无法形容。法轮功学员孙世斌经历过这种酷刑。

骑马扎子

马扎子是一种小型的坐具,人们时常也能见到。它是由两个长方形的木框交叉组成,木框的交叉孔中穿上钢筋或螺丝,上面绷帆布或皮条,可以合拢,便于携带。马扎子在黑龙江哈尔滨监狱就是一种刑具。骑“马扎子”就是把马扎子并成一条线,立起来两端着地,象骑马一样骑在不足三公分、中间还有螺丝备着螺丝帽的棱上。

二零零四年三月十八日,恶警张久珊指使关德君、刘彦朋、金志东、李东辉及刘忠利等犯人,强制法轮功学员孙殿斌骑马扎子,并逼他头顶着墙,身体稍有动弹就打,直到后半夜。

二零零四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李长安等七位法轮功学员被转到哈尔滨监狱集训队。犯人关德君以法轮功学员没规矩为借口,对李长安、吴平、刘贵福、李占斌、张淇、刘立强进行迫害。逼他们骑马扎子,把马扎子合上后,立着坐,象骑马一样骑着坐,两手放在膝盖处必须坐直,从晚上九点坐到零点,第二天早上四点坐到六点后开饭。

二零零四年春,法轮功学员袁清江被劫持到哈尔滨监狱集训队,遭到骑马扎子残酷迫害。白天干活比骑马扎子要轻一些,可是恶警就是不让他干活,强迫袁清江一直骑坐在马扎子上。每天干活时都能看见他坐在车间里,由包夹犯人监督着。袁清江一坐就坐了十八天!还得摆姿势:两手臂平行向前伸直,或向两边侧伸。

坐板凳腿

坐板凳腿是河北省第四监狱的“发明”。监狱将坚持信仰的法轮功学员编在一起,成立了所谓的攻坚班。攻坚班上,法轮功学员被强制“熬鹰”:持续不准睡觉,犯人和警察轮番值班,睡觉就用干毛巾擦眼球。恶徒把板凳翻过来,强制法轮功学员坐在凳子腿上,腿还要散盘起来,让全身重量压在凳腿上不准动,动就挨揍。不久还限制饮食,甚至禁食、禁水、禁上厕所。每天不断用造假的录像进行洗脑,有时还毒打。按犯人的经验,一般四天,人就开始尿血,五天就精神崩溃了。王书军被“熬鹰”,骑在马扎子上,连续七天七夜不让睡觉,头上被恶人打得伤痕累累。

上海提篮桥监狱恶警还有另一种利用板凳腿残害法轮功学员的酷刑。就是把方凳放倒,方凳的凳面、两只凳脚以及两脚间的横档形成一个长方型的空,四周是硬杂木组成的方框。几个壮汉把法轮功学员强制放上去,再用脚把法轮功学员的身体踩进这个空,使法轮功学员的身体成V型,再揪住头发向下拉、踩住法轮功学员的脚,使身体成M型。

看似简单的工具却被中共恶徒用作摧残法轮功学员的刑具,真是十分残忍。这说明让人最大程度承受痛苦的主要就在于实施酷刑的中共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