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星期四

正史中关于中医的记载(1) (2)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5/4/14/正史中关于中医的记载-1--307505.html
【明慧网二零一五年四月十四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神传文化之一的中医也是玄妙精微。特别是其治病的神迹以及名医的事迹在正史中都有记载,而这些正是中医的精华。现代科学的局限性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特别是以无神论的观点更是难窥中医的真貌。而正史中的这些记载我们平时很少接触或听说,就是有所闻也是在批判的学习中听到的。下面我们摘取正史中的部分记载,窥其一斑。

一、《史记》中扁鹊的特异功能

《史记》中记载:扁鹊是勃海郡郑国人,姓秦,名字叫越人。年轻的时候担任别人的客馆主事。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扁鹊认为此人不寻常,常恭恭敬敬礼遇此人。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交往十多年后,长桑君请扁鹊单独与他对坐,并且说:“我有秘方,我年老了,想传给你,你不要泄露。”扁鹊说:“一定不会。”于是长桑君拿出怀中的药给扁鹊,并说:“用上池之水饮用这个药,三十天就能透视物体。”于是将他的全部秘方书给了扁鹊。然后就忽然不见了,可能不是人类。扁鹊按照长桑君的话饮用药物三十天,就能够隔墙看物。由此看病,可以全部看到五藏的症结,却只是以诊脉为名。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在赵国时就以扁鹊为名。

这里记载扁鹊在得到老人长桑君的秘方后可以透视人体,具有了特异功能。其实很多的古代名医都是有特异功能的,像药王孙思邈更是一个修道人,被尊称为孙真人,更有孙真人得龙方等传说。

二、《史记》中的赵简子神游钧天

《史记》中记载: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召来扁鹊。扁鹊进去看病,出来后,董安于问扁鹊病情怎么样,扁鹊说:“血脉很正常,为何要大惊小怪!昔日秦穆公也曾经如此,七日以后就醒了。……今主君的病与秦穆公的相同,不出三日必然醒来,醒来必然有话说”……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对各位大夫说:“我到天帝那里非常快乐,与百神遨游于钧天,……”

这里记载了赵简子神游的经历,更显现了扁鹊诊病的神迹。

三、《后汉书》妙诊阴阳

《后汉书》记载:郭玉是广汉雒人。起初,有老人不知道从何而来,常常垂钓于涪水,因此号称涪翁。涪翁在人世行走化缘,见有病的人,马上下针石,则立即生效,于是著《针经》、《诊脉法》流传于世。有弟子叫程高的,寻求多年,涪翁才传授给他。程高也是隐没踪迹不走仕途。郭玉年轻的时候学师于程高,学习方诊六微的技艺和阴阳隐侧之术。和帝时,郭玉为太医丞,多有效应。皇帝非常好奇,于是令近臣中手腕柔美的人和女子杂处于帷帐中,使郭玉各诊脉一只手,问有何病。郭玉说:“左面是阳脉右面是阴脉,脉中有男有女,状若奇异之人。臣正琢磨其原因。”和帝叹息并称好。

此处,郭玉的师父程高受业于异人涪翁,并将“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传给郭玉。《西游记》中孙悟空悬丝诊脉与此相似。

四、《三国志》记载华佗之五禽戏

《三国志》中记载: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着华佗学习。华佗对吴普说:“人体需要运动,只是不能过于劳累。人体运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就像户枢不朽一样。因此上古的仙人精通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叫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是去除疾病之用,并利于腿脚,以达到导引之功。身体不舒服,起来作一禽之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擦上药粉,则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吴普实施以后,年龄九十余岁的时候,还是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坚固。

此处我们看到中医和一些修炼导引等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5/4/15/正史中关于中医的记载-2--307506.html
【明慧网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五日】(接上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神传文化之一的中医也是玄妙精微。特别是其治病的神迹以及名医的事迹在正史中都有记载,而这些正是中医的精华。现代科学的局限性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特别是以无神论的观点更是难窥中医的真貌。而正史中的这些记载我们平时很少接触或听说,就是有所闻也是在批判的学习中听到的。下面我们摘取正史中的部分记载,窥其一斑。

五、《旧唐书》许胤宗论著书

《旧唐书》记载:许胤宗是常州义兴人。最初事陈,陈灭亡后入隋,历任尚药奉御。武德年初,累授散骑侍郎。此时关中多发骨蒸病,得此病的人必死,相互传染,诸多医束手无策。而许胤宗每次治疗,没有不痊愈的。有人对他说:“先生医术如此神异,为何不著书立说以有益后世?”许胤宗说:“医术就是‘意’呀,它决定于人的思考,而脉又是极奥妙的,很难识别,只能心意领会,嘴不能说出来。自古以来的名手,与别人不同的,唯一差别就在诊脉。先准确切出脉象,然后才能诊断病情,用药治病。如果诊断准确,只须用一味药,就能直接攻克他的病,病立刻就能好。不准确辨别脉象,不了解病因,凭自己主观推测进行诊断,多放几味药。这好比打猎,不知兔子在哪里,大批出动人马,大面积包抄围剿。希望有人也许偶然能碰上。用这种方法治病,不是太粗疏了吗?脉的奥妙,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不能著书立说。”

这里的记载说明了中医的精微,也可以说是中医的博大精深,超出了常人的层次面。

六、《旧唐书》孙思邈助圣王

《旧唐书》记载: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周宣帝时,孙思邈因为王室多变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想征孙思邈为国子博士,孙思邈称病不起。曾经对亲近的人说:“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我才协助济世救人。”等到唐太宗即位,太宗召孙思邈到京师,感叹他的容貌气色很年轻,对孙思邈说:“很早就知道有道者诚可尊重,得道之人羡门、广成子等,岂虚言哉!”太宗想授爵位给孙思邈,孙思邈坚决推辞不受。显庆四年,唐高宗召见,想拜孙思邈为谏议大夫,又推辞不受。”《旧唐书》又记载:“孙思邈永淳元年去世。遗告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不要杀生。过了一个多月,孙思邈颜貌不改,抬着尸体放入棺材,犹象空衣服一样,当时的人们很惊奇。孙思邈自己注释了《老子》、《庄子》,撰写《千金方》三十卷,流行于当代。又撰写《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 卷。

这里的记载就也含有孙思邈尸解的传说。

七、《宋史》王怀隐编《惠方》

《宋史》记载:王怀隐是宋州睢阳人。当初为道士,住在京城建隆观,善医诊。……初,宋太宗在藩邸,休闲之日常常留意医术,收藏名方千余首,都有效验。于是下诏令翰林医官院各自将家传经验方献上,又得了医方万余首,下命怀隐与副使王佑、郑奇、医官陈昭遇参对编类。每部都以隋太医令巢元方《病源候论》为首,而方药其次,成一百卷。宋太宗亲自写序,赐名曰《太平圣惠方》,并令镂板颁行天下。

(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