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从《搜神记》浅谈神话的真实性 / 作者: 陆章


http://www.zhengjian.org/node/119482现在多数人可能对《搜神记》的了解仅限于其作者是干宝,是一本志怪小说。而《搜神记》到底是不是志怪小说,干宝又是何许人也?

干宝是两晋之际的史学名家,著有《晋纪》20卷,“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 。而他写《搜神记》的缘起更是在《晋书》中记载:“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

由此我们知道干宝写《搜神记》的缘起是在身边有的神奇经历,而且《搜神记》的可信度很高。《晋书》中又记载“宝作序以陈其志曰:‘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这里干宝的态度是严谨的,尽量保证事件的真实性和可考性,即使有一些偏差也是很小的。

实际上历代都有这样的真实记载,宋代《太平广记》就是宋太宗赵匡义下令编纂的,是大学士李昉等13人编著。

南朝•宋刘义庆撰的《幽明录》则是记载了晋宋时代新出的故事。包括清朝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也记载了当时的许多事情。

每个朝代这样的记载很多,而作者也多是名声赫赫的学士。这可能在不断提醒我们神话的真实性,而且我们也能从作者本身的地位和严谨性上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性。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神传文化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可是在近几十年邪恶无神论的教育下,要么这些作品被有意的遗忘,要么被说成是古人的想象,不发达的神话传说,或者不断被篡改去掉了神话的因素。

中华文化需要复兴,人们需要觉醒,神话的真实性也需要提醒。

以上只是个人粗浅的看法,仅供交流,不足之处难免,见谅。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如果天上下刀子” / 文/辽宁法轮功学员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3/7/9/“如果天上下刀子”-276419.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七月九日】二零零五年七月,我被非法关押在马三家劳教所女二所一大队。一天,由于伪装成法轮功学员的犯人告密,男警察把我叫到别的屋,要跟我谈谈,我知道是因为背大法经文的事。

也许是第一次打交道,他态度挺好,跟我聊怎样做好人,还讲了一位国外名人帮助人变好的故事,听着挺感人的。当他让我谈谈想法时,我说:“对于人来讲,都能这样做,是不错。但对于法轮功学员来讲,不合适。法轮功修炼,一开始就要求做好人。也就是说,人所追求的终点,是我们的起点……”

听我这么一说,他不知说什么了。于是我说:“你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我也问你一个问题。”他说:“问吧。”

我说:“都知道天气预报吧?”他点点头。“如果预报说明天下大暴雨,你出门会不会带雨具?”他说:“会。”我又问:“如果预报说明天下刀子,你出门是不是得顶个锅呀?”他看着我慢慢的说:“我不会顶锅的。”

我们又聊了点别的,最后他说:“知道我为什么不会顶锅吗?因为那天我不出屋。”说完他得意的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知道他明白了我所表达的意思。

是啊,天上是不会下刀子的,但人间即将发生的事比下刀子还严重。人们都知道有天气预报,其实人间还有天象预报,而且从未间断过,那就是人们所说的预言。

天气预报是叫人提前做准备,与天气预报不同的是,预言是事后人们才能明白的(只有少数修行人提前明白)。“天灭中共”本来是天机,但慈悲的神佛知道中共组织里的很多人,是不明就里、稀里糊涂的加入中共邪教组织的。为了这些人能在“天灭中共”时留下来,法轮功学员承担起了救人的重任。

您知道吗,只有退出中共的党、团、队,才能有美好的未来。否则即使在屋里躲刀子也没用,因为天要灭中共及其党徒时,那是能穿透人间一切物品(包括房子、门窗)的“刀”。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从南袁北纪浅说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 / 作者: 鲁文

http://www.zhengjian.org/node/119426

清代的袁枚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而纪晓岚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他们二人都是学识渊博,可以代表当时的主流文化。

而更为有趣的是纪晓岚写了《阅微草堂笔记》,而袁枚写了《子不语》,这两本书也都是记述奇闻逸事的书籍,里面善恶因果记述的非常清楚,而且很多事迹都是本人亲自经历的,也有亲朋好友讲述的,对人起到了很好的劝善作用,而且由于两个人的品格和地位,两本书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然而这两本书现在的知名度远不及《聊斋志异》。对于《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聊斋使人心乱,阅微使人心正”可以说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晚清大儒俞樾对于《聊斋志异》的评价也远不及《阅微草堂笔记》。然而我们现在知道的评价通常是郭沫若等人的,好像是《聊斋志异》是当时的主流文化了,这完全是误导。包括蒲松龄自己也说这是“孤愤之书”。

而《阅微草堂笔记》再版郑序中写到:“河间纪文达公。久在馆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或言公喜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今观公所署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渭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虽小说,犹正史也。公自云:‘不颠是非如(碧云霞)”。不挟恩怨如(周秦行纪),不描摹才子佳人如《会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摈于君子。’盖犹公之谦词耳。公之孙树馥、来宦岭南。从索是书者众,因重浸板,树馥醇谨有学识。能其官、不堕其家风云。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龙溪郑开僖识。”我们从“从索是书者众,因重浸板”中可以看到当时对于该书的需求。《子不语》应该也是此种情况。

古代的主流文化今天受冷落,而非主流文化受追捧的现象可能不止一例。如“风骚”常作为文学的代名词,而《诗经》才是当时的主流文化。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也是唐代诗人李白对《诗经》的肯定,对“骚人”的否定,可是李白在自己孤愤时也成了“骚人”,写到“屈平辞赋悬日月”。

由此我们看到,无论这个人怎么样,他在“孤愤”、“哀怨”的时候写出的作品是不值得提倡的,就像即使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在发脾气的时候也是魔性。

所以是不是主流文化,得看他能否引人向善,得看作品是不是在心态平和很善良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引起人的欲望遐思的作品,在孤愤和哀怨的时候发泄自己的往往不是主流文化。特别是现在大陆的党文化,往往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斗,煽动人的魔性,使人不理智的判断事物,如果这成了主流真是贻害无穷。而煽动人的所谓爱国热情等流氓手段现在是越来越不好使了,因为很多人们找到了真正的主流文化,如神韵等,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理智,更多的人们都会在回归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