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1/13/参考资料-中共惊人的高税费-249220.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些长期被中共谎言欺骗的人,说共产党给我发工资,那意思是共产党养活了老百姓。在国际社会,只要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笑话,一个政党不从事生产,如何能够养活老百姓?真实的情况当然是中国的老百姓养活了中共及其所有官员(包括贪官)。
2011年10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在沈阳做了一个演讲,揭示了中国目前经济的惊人内幕,指出中共政府现在实际上已经破产,中国实际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6%……。该演讲内容非常敏感,已经遭到中共当局的全面封杀。其中一部份内容涉及中共目前的税费,指出现在中共的苛捐杂税是中国“五千年最高”。下面从这位教授给出的几个具体数据中可看出中国老百姓的所承受的苛捐杂税是如此之重,造成了中国“官(党)富民穷”的现实。
2010年,中国企业交的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占到了企业税前利润的70%;个人交的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全部加在一起,去年平均达所得的51.6%。这位教授说,这两个数字都是中共当局发布出去的。这两个数字,是全世界自从有人类以来的最高。没有一个国家敢收这么高的税,中华五千年历史也没有一个朝代敢收这么高的税。个人交的税当然是老百姓直接被搜刮,而企业交的税则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同样是老百姓被搜刮。
再看看高涨的蔬菜价格。以上海为例,大白菜一斤一块二。而其中有九毛钱是付各种税费(包括进场费、摊位费,城管工商卫生税务,等等)。即大白菜价格的75%是税费。这些当然都是老百姓掏钱。
房地产税费。房产交易总共牵扯到了12项税收,50项费。这62项税费占到了房价的30%到40%之间,再加上购买土地的出让金,又占到了房价的20%到50%之间,两者加在一起,房价的50%到90%统统被政府拿去了。这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买不起房子的原因了。如果没有这些税费,房价根本不会高到民众买不起的地步。
中国公路路费全世界最重。全世界收费的公路,只有14万公里,中国就占了10万公里,70%都在中国,而且中国还挺贵,美国这么富裕的国家,一公里收费一毛七人民币,中国是四毛五到六毛,是美国的三倍以上。象汽油,中国的燃油税费是美国的六倍。
……
近日,海外媒体讽刺说,中共是“六多党”,即会多、税多、(贪)官多、腐败多、谎言多、冤屈多。当然不止这些,正如网民们所说的,还有罚款多,官员二奶多、大官财产多……这就是中共统治下的现实。
全面洪扬华夏文明正统文化;神传文化;修炼文化,彻底抛弃肃清邪恶中共党文化,理性思维,正确判断是非善恶,了解真相,做一个有道德良知的华夏神州儿女!~~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历史时机,立即退出邪恶中共党团队组织,汇入全民理性、明真相、觉醒大潮! #注:请您用自由之门等软件突破网络封锁,浏览本博客!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浅析文化的易容术 / 作者:昊天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11/11/11/78537.html【正见网2011年11月11日】说起易容术,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化妆,或用仿真面具,达到易容效果。这种浅显的易容,只改变表面的容颜,而不改变心貌,不触动人的内在。还有一种深刻的易容术,是通过改变人的内在,来达到影响人的外表。这就是文化的易容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讲究天人合一,行善种德。释、儒、道三教的修炼思想和文化,也常常通过艺人的表演,说书,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浸入华夏子孙的生命深处。人们从事的各行各业,都要讲一个道,甚至,连盗匪都讲:“盗亦有道”。所以在中国一地,无论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或者科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就是人从道的正统。所以很多艺术作品中,流露出的就是人的正,也因为如此,所以古时的人,容貌看上去,男的阳刚之气,英姿挺拔,女的则贤淑贞静,柔和秀美。
因为从道重德的文化,对人的熏陶,都是正面的,以无形的方式,引导人的先天纯本。人恶的一面,也常常受到正统文化的制约,自然恶行,恶念少。人在行善重德时,在正统文化的加持下,所以古时的人心态美,礼仪气度美,服饰美,艺术雕塑建筑美,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很有神的韵味。几千年来,正统文化在华夏大地,不断的调整,纠正人和社会失德的地方。所以整个社会体系,一直维持在一定的道德水准,良性的循环发展。
而在近代,自西来幽灵侵入中国后,便不断的革命,革宗教信仰的命,倡导无神论,凡是不符合马列观点的学说思想,都被扣上迷信的帽子;革资产阶级的命,工商改造;革知识分子的命,十年文革,89年屠杀大学生。
不断的革命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便形成了假、恶、斗,假大空的党文化。因党文化是斗争的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向善重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人在斗争中,表现的不善,发出的恶念,就会造下很多的罪业,消去了人生的福分。人的外形,受这种党文化的灌输和影响,样貌看上去冷漠不出众。党文化的灌输,浸入人的思想深处,断绝了和先天福地的联系。所以天灾人祸,频繁不断。党文化的易容作用,是畸形的,麻木冷漠的。它使整个社会处于高压的紧张状态,人心多是焦虑的,不安的,对什么都不放心。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易容效果。这也说明,文化的易容作用,是惊人的。文化一旦形成,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浸入人的思想中,便开始了易容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可以改变人的运程,可以改变人的内在,还可以改变人的外形。所以回复正统,选择传统的文化,对一个在世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正统的文化,使人的内在和运程,走向归真的境地,最终使人回归到善良的生命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讲究天人合一,行善种德。释、儒、道三教的修炼思想和文化,也常常通过艺人的表演,说书,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浸入华夏子孙的生命深处。人们从事的各行各业,都要讲一个道,甚至,连盗匪都讲:“盗亦有道”。所以在中国一地,无论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或者科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就是人从道的正统。所以很多艺术作品中,流露出的就是人的正,也因为如此,所以古时的人,容貌看上去,男的阳刚之气,英姿挺拔,女的则贤淑贞静,柔和秀美。
因为从道重德的文化,对人的熏陶,都是正面的,以无形的方式,引导人的先天纯本。人恶的一面,也常常受到正统文化的制约,自然恶行,恶念少。人在行善重德时,在正统文化的加持下,所以古时的人心态美,礼仪气度美,服饰美,艺术雕塑建筑美,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很有神的韵味。几千年来,正统文化在华夏大地,不断的调整,纠正人和社会失德的地方。所以整个社会体系,一直维持在一定的道德水准,良性的循环发展。
而在近代,自西来幽灵侵入中国后,便不断的革命,革宗教信仰的命,倡导无神论,凡是不符合马列观点的学说思想,都被扣上迷信的帽子;革资产阶级的命,工商改造;革知识分子的命,十年文革,89年屠杀大学生。
不断的革命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便形成了假、恶、斗,假大空的党文化。因党文化是斗争的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向善重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人在斗争中,表现的不善,发出的恶念,就会造下很多的罪业,消去了人生的福分。人的外形,受这种党文化的灌输和影响,样貌看上去冷漠不出众。党文化的灌输,浸入人的思想深处,断绝了和先天福地的联系。所以天灾人祸,频繁不断。党文化的易容作用,是畸形的,麻木冷漠的。它使整个社会处于高压的紧张状态,人心多是焦虑的,不安的,对什么都不放心。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易容效果。这也说明,文化的易容作用,是惊人的。文化一旦形成,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浸入人的思想中,便开始了易容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可以改变人的运程,可以改变人的内在,还可以改变人的外形。所以回复正统,选择传统的文化,对一个在世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正统的文化,使人的内在和运程,走向归真的境地,最终使人回归到善良的生命根本。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文史漫谈:夏禹王戒酒防微 / 文/严谨 整理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1/9/文史漫谈-夏禹王戒酒防微-248959.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九日】这一则故事,出自北宋刘恕的《资治通鉴外纪》,本文是从明代张居正的《帝鉴图说》中转引的。内容讲的是夏禹王戒酒,以防耽误国事的故事。现在,请先看原文:
【原文】
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注释】
仪狄:人名,是夏禹时代的一位擅长酿酒的人。
作:制造、酿造的意思。
旨:美好。
【今译】
传说在夏禹时代,有个名叫仪狄的人,因为善于酿造佳酒,而闻名遐迩。有一次,仪狄把自己酿的酒,献给大禹品尝。禹饮了仪狄的酒后,感觉十分的甘美。然而他却说:“如此美好的东西,后世之人,一定会有人因为陶醉于酒,而致于国家灭亡的!”因此他疏远了仪狄,并且不允许仪狄再来觐见,同时下令宫内不许饮酒。
【解析】
古代祭祀神灵,供奉祖先,宴会盛典,都少不了酒。但饮酒过度,不但会内生疾病,而且会外废政务,以致乱亡之祸,势不可免。所以大禹谨始虑远,防微杜渐,以此为警戒。结果不幸被他言中。他的末代子孙夏桀,荒淫无道,终日纵饮。这个暴君,竭百姓之财,做琼宫瑶台,设酒池肉山。传说在酒池里还可以行船。糟堤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后来夏桀终于在醉生梦死中,荒芜政事,最后被商王朝的成汤,取而代之。
据史书记载:大禹离家治水的时候,有一年春天,大禹那个名叫游春的女儿,曾经在一次出行中,被一股莫名的香气所吸引,于是她顺着香味一直找下去,就找到一个叫仪狄的人的家中。原来,仪狄是个会酿酒的师傅,能够用各种果品、粮食等,酿造出让人留恋而不忍舍去的美酒。
仪狄见大禹的女儿,来到自己的家中,就用亲手酿制的美酒来款待她。大禹的女儿游春喝了这酒后,感到味道极其美妙,而且全身的血液,好像都活动起来了,于是就把仪狄请到王宫里去酿酒,希望她父王大禹回来时,就能喝到。仪狄到王宫后,就认真的酿起酒来。
因为仪狄酿的酒十分美味,王宫里的官员,没一个不爱喝的。有些人就趁大禹不在,经常偷偷饮酒,结果好些事情都被耽搁了。
后来,大禹疏通了九条大河,回来时,他的女儿立即把仪狄酿的酒,献给大禹喝,希望父亲能够高兴。大禹喝了进献的酒后,也觉得味道很好,便接连喝了好几碗,不一会儿就喝醉了。醉后,就昏昏沉沉的睡了两天,影响了政务。
大禹酒醒之后,发觉这样下去,不是一件好事情。他感到酒喝多了会误事,于是马上把臣子们召集起来,郑重严正的告诉他们:不要再喝酒,以免耽误了大事,并且还说:我的后世子孙中,一定会有因为喝酒而亡国的。于是,他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喝酒。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
可是,仪狄回家之后,并没有放弃他那套酿酒的技术,仍然偷偷的酿酒,并一代一代,将这种技艺传了下来。结果,恰恰是因为喝酒的缘故,使夏朝灭亡了,人们这才感到大禹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英明。后人说:“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故事,叙述了大禹谨始虑远、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显示了大禹作为君主的自律,他做到了“遂绝旨酒,而疏仪狄”,为后人做了戒酒的榜样,这是很不容易的。而其后人,果然有夏桀因为酗酒失掉了江山,从而应验了大禹之言。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戒酒,唯恐因为自己对酒不能有所节制,会对自身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将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推而广之,我们就会得到启示:凡事要防微杜渐,戒掉各种不良嗜好,远离各种诱惑。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九日】这一则故事,出自北宋刘恕的《资治通鉴外纪》,本文是从明代张居正的《帝鉴图说》中转引的。内容讲的是夏禹王戒酒,以防耽误国事的故事。现在,请先看原文:
【原文】
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注释】
仪狄:人名,是夏禹时代的一位擅长酿酒的人。
作:制造、酿造的意思。
旨:美好。
【今译】
传说在夏禹时代,有个名叫仪狄的人,因为善于酿造佳酒,而闻名遐迩。有一次,仪狄把自己酿的酒,献给大禹品尝。禹饮了仪狄的酒后,感觉十分的甘美。然而他却说:“如此美好的东西,后世之人,一定会有人因为陶醉于酒,而致于国家灭亡的!”因此他疏远了仪狄,并且不允许仪狄再来觐见,同时下令宫内不许饮酒。
【解析】
古代祭祀神灵,供奉祖先,宴会盛典,都少不了酒。但饮酒过度,不但会内生疾病,而且会外废政务,以致乱亡之祸,势不可免。所以大禹谨始虑远,防微杜渐,以此为警戒。结果不幸被他言中。他的末代子孙夏桀,荒淫无道,终日纵饮。这个暴君,竭百姓之财,做琼宫瑶台,设酒池肉山。传说在酒池里还可以行船。糟堤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后来夏桀终于在醉生梦死中,荒芜政事,最后被商王朝的成汤,取而代之。
据史书记载:大禹离家治水的时候,有一年春天,大禹那个名叫游春的女儿,曾经在一次出行中,被一股莫名的香气所吸引,于是她顺着香味一直找下去,就找到一个叫仪狄的人的家中。原来,仪狄是个会酿酒的师傅,能够用各种果品、粮食等,酿造出让人留恋而不忍舍去的美酒。
仪狄见大禹的女儿,来到自己的家中,就用亲手酿制的美酒来款待她。大禹的女儿游春喝了这酒后,感到味道极其美妙,而且全身的血液,好像都活动起来了,于是就把仪狄请到王宫里去酿酒,希望她父王大禹回来时,就能喝到。仪狄到王宫后,就认真的酿起酒来。
因为仪狄酿的酒十分美味,王宫里的官员,没一个不爱喝的。有些人就趁大禹不在,经常偷偷饮酒,结果好些事情都被耽搁了。
后来,大禹疏通了九条大河,回来时,他的女儿立即把仪狄酿的酒,献给大禹喝,希望父亲能够高兴。大禹喝了进献的酒后,也觉得味道很好,便接连喝了好几碗,不一会儿就喝醉了。醉后,就昏昏沉沉的睡了两天,影响了政务。
大禹酒醒之后,发觉这样下去,不是一件好事情。他感到酒喝多了会误事,于是马上把臣子们召集起来,郑重严正的告诉他们:不要再喝酒,以免耽误了大事,并且还说:我的后世子孙中,一定会有因为喝酒而亡国的。于是,他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喝酒。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
可是,仪狄回家之后,并没有放弃他那套酿酒的技术,仍然偷偷的酿酒,并一代一代,将这种技艺传了下来。结果,恰恰是因为喝酒的缘故,使夏朝灭亡了,人们这才感到大禹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英明。后人说:“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故事,叙述了大禹谨始虑远、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显示了大禹作为君主的自律,他做到了“遂绝旨酒,而疏仪狄”,为后人做了戒酒的榜样,这是很不容易的。而其后人,果然有夏桀因为酗酒失掉了江山,从而应验了大禹之言。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戒酒,唯恐因为自己对酒不能有所节制,会对自身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将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推而广之,我们就会得到启示:凡事要防微杜渐,戒掉各种不良嗜好,远离各种诱惑。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探索频道》播出的轮回事例
家在美国佛罗里达的伊安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1/10/《探索频道》播出的轮回事例-248982.html【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日】美国电视台《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以拍摄和播放高品质的纪录片闻名,内容涵盖了自然、历史、探险和世界文化等领域,节目在全球一百四十多个国家播放。本文介绍的两个故事选自《探索频道》纪录片《前世今生——轮回的故事》(“Past Lives--Stories of Reincarnation”)。
人死亡后会发生什么?我们会再回来吗?答案也许来自孩子——那些具有前世记忆的孩子们。坐落在夏洛特威尔斯小镇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里,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那些声称轮回记忆的案例,他们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力图解读那些谈论前世生活的小孩案例。儿童心理学家吉姆•塔克(Jim Tucker)博士一直在收集这些资料,他说:“我们调查的个案通常是一些幼儿自发地谈论前世的生活,很多时候这些孩子两三岁就开始念叨前世生活,并一直会持续到五、六岁。”“过去四十年我们一直在收集这类案例,我们已经收集了超过二千七百个案例。这类案例到处都有,亚洲、西非、南美、欧洲、美国几 乎都找得到……我们研究得到的证据表明,我们应该认真看待轮回的可能性。”
让我们跟随科学家们和摄制组,一起倾听那些保留前世记忆的孩子们的叙述,寻找轮回的证据。
“你小的时候,我是你父亲”
家在美国佛罗里达的伊安现年五岁,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有一次他太调皮,妈妈玛丽亚说要揍他,不料他对妈妈说:“当你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其实我是你父亲, 可是我从不揍你。”玛丽亚吃了一惊。但是儿子反复说起自己以前是玛丽亚的父亲,他说自己以前是个警官,有一次在商店里遇到坏人,被坏人开枪打死 了。他还说到了母亲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比如她小时候,父亲养有两只猫,一黑一白,黑的叫“疯子”(Maniac),白的叫“波士顿”(Boston)。有一次,伊安对妈妈说:“妈妈,你小的时候,我是你的父亲,那时候我的猫咪叫什么名字来着?”玛丽亚回答说:“疯子?”他说:“不,白色的那只?”玛丽亚说 “波士顿。”伊安接过话来说:“我以前通常叫它波士(Bos),对吧。”母亲当时极为震惊:他不仅知道两只猫和它们的颜色,甚至父亲对猫的昵称他都知道,而这是别人都不知道的细节。当在伊安身上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故事时,她便不得不相信儿子就是父亲的转世。
当节目组采访玛丽亚的时候,她还描述了一些很特别的线索:伊安一生下来六小时,就因为先天的心脏缺陷不得不接受一次心脏大手术。医生说他有先天性肺动脉瓣发育不全,造成了心脏右侧也发育不良。
玛丽亚回忆说,父亲原是纽约市警察。在伊安出世一年前,玛丽亚的父亲有一次在电器商店Radio Shack遇到抢劫案,被匪徒开枪击中,因公殉职。塔克博士和玛丽亚一起阅读了玛丽亚父亲的尸检报告,发现报告中说他死于枪伤造成的肺动脉破裂,这正是造成伊安先天病痛的同一个动脉。塔克博士说,其实这种现象在很多转世记录中都有,就是身体上一些先天的特殊胎记和色素沉积,甚至一些器官的先天缺陷,都与前生的创口或者意外有关。
当摄制人员采访五岁的伊安的时候,他坐在秋千上对妈妈说道:“我不想再回来了,可是上帝把我交给了你……”
“我的家不在这里”
冰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额仑多•海若生(Erlendur Haraldsson)曾经在斯里兰卡对许多声称有前世记忆的孩子做过调研,他通过心理学测试和统计数据分析表明,这些孩子虽然比同龄人掌握更大的词汇量,而且往往智力发育也略微超前,但他们的心理特质和一般的孩子并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除了一个例外的差异。那就是这些孩子往往都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这种心理症状是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严重的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可是这些孩子们在这一生中并没有遭遇到重大危险或压力的经历。海若生教授认为,他们前世记忆中的死亡经历,正是造成他们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的最好解释。
海若生教授给摄制组提供了一个斯里兰卡的非常戏剧性的案例。
摄制组和海若生教授来到加姆珀哈区(Gamphaha district )的一个小镇维扬格达(Veyangoda),拜访尼桑卡(Nissanka)家。这家夫妇俩有一个女儿叫狄露茜•尼桑卡(Dilukshi Nissanka)。妈妈说狄露茜从不到两岁就开始不断重复说自己不是尼桑卡家的孩子,她相信自己“真正的家”在丹布拉(距离维扬格达一百多公里,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小时候她父母送她去一个庙宇办的幼儿园,她却说:“我的庙宇在另一个地方。”吃饭和睡觉前,孩子还是喋喋不休地谈论“真正的家”。父母以为女儿开玩笑,并没有相信她的话。但是女儿不断地重复,并说了那个家庭和生活的诸多细节,包括她从前的衣物,那一家的家具、财产等等,她说自己在在河边玩耍的时候被人推下了河,不幸淹死,然后到了这里。她对那个河流及周边的景物的诸多细节有着清晰的回忆。
她会不会在编织幻想呢?海若生教授分析,一个孩子如果仅仅是幻想,她通常会幻想轻松、舒适的场景,没有人会喜欢幻想自己痛苦地被淹死。对于狄露茜的父母来说,孩子的“前世记忆”一直令他们痛苦,因为孩子甚至拒绝认自己的父母,她相信自己“属于”另一个家庭。母亲很伤心,觉得孩子认为父母对她照顾得不好,才有此想法。她的父亲有一次还因为此事而恼怒,打了她一顿。显然“编”这种故事对谁来说都不是好玩的事情。
但是尼桑卡夫妇无法阻止狄露茜不断要求寻找“真正的家”,最后他们不得不到丹布拉最著名的石庙(Rock Temple),和寺庙主持联系,因为狄露茜谈到过这个寺庙。他们询问主持是否知道有这样一个女孩被淹死了,其生活细节符合狄露茜的描述。可是主持表示记忆中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女孩。不过主持把他们介绍给了他认识的一家报社记者。记者采访了狄露茜一家后,把这个故事登报发表了,其中包括狄露茜描述的“以前的生活”中各种细节。几天后,尼桑卡家收到一封来自丹布拉的一个村子的信,写信者达玛达撒•若纳汤加(Dharmadasa Ranatunga)读到报纸发表的故事后证实狄露茜回忆的前世死亡经历和他们死去的女儿西洛米(Shiromi)完全吻合,包括现场小河的周围景物。若纳汤加也想见见狄露茜。
狄露茜与父母坐车来到丹布拉的“家”。还没到村子,狄露茜便激动地描述村里的各种东西,甚至告诉司机如何开到“家”。父母很惊讶,因为她不可能到过这里。最后,狄露茜见到了前世父母、弟妹,顿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两世重逢,父母们也悲喜交集,旁人无不被感染。狄露茜认出来自己从前用过的东西以及周围的邻居们。海若生教授注意到她在这个家里,性格也变了,原有的忧郁不见了,也不那么拘谨,在这里她似乎更加自在。
后来狄露茜还带领海若生教授到达了她前世被淹死的地方,在一条小河边上,矗立着一块大石头,孩子们常在这里嬉戏,狄露茜说,自己前生就是在这里淹死的。
面对这些强有力的案例,科学家们表示必须认真考虑轮回转世的真实存在。但是进一步的问题却更加深邃:那么轮回转世本身又意味着什么呢?灵魂真的存在吗?这些对于我们现世的生活又有何意义?这都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发掘和思索的。(明慧周报海外版编辑整理 )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文史漫谈:正直宽厚 德行为本 / 文/萧玉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1/8/文史漫谈-正直宽厚-德行为本-248813.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八日】中国传统文化教人重德行善,很多人在为人处世中都以德行为本,这包括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包括一些不太广为人知的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做人理念。如唐朝的唐临就是一个为人正直宽厚的例子。
唐临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北周内史唐瑾的孙子,唐朝初期,唐临曾任万泉县丞、侍御史、大理卿、御史大夫、吏部尚书等职。
唐临任万泉县丞时,万泉县里有犯罪的囚犯几十人,由于他们的罪过都比较轻且到了春天的农忙季节,唐临便向万泉县县令建议让囚犯先回家助家耕种,缓解家人繁忙的劳作之苦。因为此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县令一口回绝了,理由是若耕种完罪犯不回来或者延期回来,法令滋彰则不能服众。此时,唐临回应到:“您如果担心出现问题,我甘愿承担所有责任。”
而后,县令因身体不佳而不能主持公事,唐临便让这些罪过较轻囚犯回家耕作,并和他们约定待县令回来之前他们必须再回到监狱。囚犯们见唐临如此宽容且体恤百姓之苦,都被他的恩德所感化,到了约定的期间,所有囚犯如期而来,唐临也因此而闻名于万泉县。
唐临执法中正不阿,不避权贵。他任侍御史时,大夫韦挺在朝堂上违反规定与道宗耳语,唐临对道宗说:“您已经扰乱了朝廷的秩序。”道宗对此不屑一顾地说:“与大夫韦挺简短谈话不至于如此严格吧?”唐临严正且不留回旋余地地回答说:“大夫也扰乱了朝廷的秩序,这是万万不可的。”韦挺见唐临正直严肃便心生敬意,大臣们都很惊恐,朝堂上顿时肃静下来。
唐临作为使者被派遣到岭外期间,审理了交州刺史李道彦等被冤枉关押的三千多人。期间,多次调任到黄门侍郎,由于他秉公执法,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唐临在个人生活上也是当时为官者的表率,他节俭少欲,不建造府第宅院,吃穿简单朴素,对人宽容大度,从不张扬别人不经意犯下的过失。
有一次,唐临想去给友人吊丧,他命令家童回家去取丧服,过了许久,家僮拿来女主人交给的一个包袱,打开一看,包袱里却是一件别种颜色的衣服,便吓得不敢走进屋里来。唐临知道以后,让人找来童子对他说:“今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我刚才让你去拿白衣衫,就不要去了。”还有一次,唐临叫侍者煮汤药,结果侍者出了差错,没有把药煮好。唐临故意装作不知道此事,对侍者说:“今天天气阴暗,不宜服药,把药倒掉吧。”依旧没有追究下人的过失,其宽厚仁慈的品行也被为官者所称颂、效仿。
唐高宗继位后,唐临担任检校吏部侍郎,而后升任为大理卿。有一次,唐高宗询问监狱在押的犯人数量等事宜时,唐临准确无误地一一回答出来。唐高宗愉悦地说:“从前,我曾是太子时,你就侍奉我,如今我继承了皇位,你又在我身边,为了报答、奖赏你此前的功劳,所以让你担任这个官职。治理国家重要的在于刑罚,用法太猛了,会草菅人命;用法太宽,则会放纵犯罪。你能够持平折中,十分符合我的心意!”
唐高宗又曾经亲自审问死囚,其他大理卿判决审理的罪犯都大声喊冤,唯独唐临审理的罪犯没有一个人喊冤。唐高宗甚感惊奇,查问什么原因。罪犯们回答:“我们确实犯了罪,唐大人的判决,既不冤枉也不用酷刑,所以我们断绝了翻案的念头。”皇帝感叹了很久说:“担任法官的就应该这样啊!”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临升任御史大夫。第二年,华州刺史萧龄之受贿的事情被告发,皇帝令大臣讨论治罪。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判处萧龄之死刑,唐临却上奏说:“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于是,萧龄之得以免死。显庆(唐高宗年号)四年,因为案件被牵连,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岁。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八日】中国传统文化教人重德行善,很多人在为人处世中都以德行为本,这包括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包括一些不太广为人知的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做人理念。如唐朝的唐临就是一个为人正直宽厚的例子。
唐临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北周内史唐瑾的孙子,唐朝初期,唐临曾任万泉县丞、侍御史、大理卿、御史大夫、吏部尚书等职。
唐临任万泉县丞时,万泉县里有犯罪的囚犯几十人,由于他们的罪过都比较轻且到了春天的农忙季节,唐临便向万泉县县令建议让囚犯先回家助家耕种,缓解家人繁忙的劳作之苦。因为此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县令一口回绝了,理由是若耕种完罪犯不回来或者延期回来,法令滋彰则不能服众。此时,唐临回应到:“您如果担心出现问题,我甘愿承担所有责任。”
而后,县令因身体不佳而不能主持公事,唐临便让这些罪过较轻囚犯回家耕作,并和他们约定待县令回来之前他们必须再回到监狱。囚犯们见唐临如此宽容且体恤百姓之苦,都被他的恩德所感化,到了约定的期间,所有囚犯如期而来,唐临也因此而闻名于万泉县。
唐临执法中正不阿,不避权贵。他任侍御史时,大夫韦挺在朝堂上违反规定与道宗耳语,唐临对道宗说:“您已经扰乱了朝廷的秩序。”道宗对此不屑一顾地说:“与大夫韦挺简短谈话不至于如此严格吧?”唐临严正且不留回旋余地地回答说:“大夫也扰乱了朝廷的秩序,这是万万不可的。”韦挺见唐临正直严肃便心生敬意,大臣们都很惊恐,朝堂上顿时肃静下来。
唐临作为使者被派遣到岭外期间,审理了交州刺史李道彦等被冤枉关押的三千多人。期间,多次调任到黄门侍郎,由于他秉公执法,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唐临在个人生活上也是当时为官者的表率,他节俭少欲,不建造府第宅院,吃穿简单朴素,对人宽容大度,从不张扬别人不经意犯下的过失。
有一次,唐临想去给友人吊丧,他命令家童回家去取丧服,过了许久,家僮拿来女主人交给的一个包袱,打开一看,包袱里却是一件别种颜色的衣服,便吓得不敢走进屋里来。唐临知道以后,让人找来童子对他说:“今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我刚才让你去拿白衣衫,就不要去了。”还有一次,唐临叫侍者煮汤药,结果侍者出了差错,没有把药煮好。唐临故意装作不知道此事,对侍者说:“今天天气阴暗,不宜服药,把药倒掉吧。”依旧没有追究下人的过失,其宽厚仁慈的品行也被为官者所称颂、效仿。
唐高宗继位后,唐临担任检校吏部侍郎,而后升任为大理卿。有一次,唐高宗询问监狱在押的犯人数量等事宜时,唐临准确无误地一一回答出来。唐高宗愉悦地说:“从前,我曾是太子时,你就侍奉我,如今我继承了皇位,你又在我身边,为了报答、奖赏你此前的功劳,所以让你担任这个官职。治理国家重要的在于刑罚,用法太猛了,会草菅人命;用法太宽,则会放纵犯罪。你能够持平折中,十分符合我的心意!”
唐高宗又曾经亲自审问死囚,其他大理卿判决审理的罪犯都大声喊冤,唯独唐临审理的罪犯没有一个人喊冤。唐高宗甚感惊奇,查问什么原因。罪犯们回答:“我们确实犯了罪,唐大人的判决,既不冤枉也不用酷刑,所以我们断绝了翻案的念头。”皇帝感叹了很久说:“担任法官的就应该这样啊!”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临升任御史大夫。第二年,华州刺史萧龄之受贿的事情被告发,皇帝令大臣讨论治罪。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判处萧龄之死刑,唐临却上奏说:“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于是,萧龄之得以免死。显庆(唐高宗年号)四年,因为案件被牵连,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岁。
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
文史漫谈:婚姻前定 夫妻相敬 / 文/出凡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1/7/文史漫谈-婚姻前定-夫妻相敬-248811.html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七日】唐代人韦固家居杜陵地方,少年时代就成了孤儿。成年后就想尽早娶妻,所以就委托别人四处求婚,但都无功而返。元和二年,为了游历清河地方,便在宋城城南的旅店住宿。客人中有人建议韦固向宋城司马潘昉的女儿求婚,并且约好了第二天在客店西的龙兴寺门相见。
为了表示自己求婚心切,第二天晨曦微露,斜月尚明之际,韦固就前往约定的地方。但见一个老人背靠布囊坐在寺院的台阶上,正在借着月光在翻检书目。悄悄观看其书,既非篆书亦非梵文,韦固不识一字。
韦固问老人:“老父要找的是什么书啊?我自幼年起即刻苦学习,人世间的字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西方的梵文也能阅读。惟有老父所要检读的书从未见过。是什么书呀?”老人笑着说“这是非世间的幽冥之书,君子自然不能见到。我是掌管幽冥之事的幽冥之人,本与君子阴阳相隔,但今天与君子在此相见是你来得的过早,不是我来的不当啊!”
韦固回问老人:“那长者主管何事呀?”老人答复说:“主管天下的婚嫁之事。”韦固心中窃喜,对老人说:“我自幼就成了孤儿,成年后想要及早成婚,繁衍子孙。十余年来多方求娶,不能如意。今天与他人相约在此,议娶宋城潘司马的女儿,不知是否可以成功?”
老人对韦固说:“不成。命不该合,虽降尊屈就求娶屠博之家的女儿,也是不可得的。君子你的妻子刚过三岁,十七岁时才会嫁入你家”。
韦固问道:“您的囊中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答曰:“是红色的绳子,用来系住人间夫妇之足。人一出生就被此绳所系。不论是仇敌之家、贵贱悬殊,抑或为官天涯、地域相隔,此赤色绳索一系,终不可违。君子的脚已经系于他人,四处他求无益啊。”
韦固说:“那么我的妻子在什么地方?她的家人是干什么的?”老人答:“你的妻子是客店北边卖菜的陈姓婆子的女儿。”韦固说:“那我能不能看看她呀?”老人回答:“陈氏常抱着孩子来市场卖菜,你跟着我,我可以指给你看。”
及至天明,与韦固约定的人一直没有应约。老人也卷书负囊而行。韦固随老人进入市场。正好遇到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妇怀抱三岁的女孩而来,衣弊形陋。老人指着女婴说,这就是你的妻子。韦固非常生气,说:“我能杀掉她吗?”老人说:“这个人命该食天禄,因子而贵,绝不可以杀。”说完隐身而去。
韦固骂道:“老鬼妖妄言如此荒谬!我出身士大夫之家,婚嫁须门当户对。即使我终究不能娶妇成婚,也可以攀援一些声妓美女。为什么要娶一个瞎眼老妇丑陋的女儿哪?”于是磨了一把小刀,交给他的奴仆说:“你向来干练,如果能为我杀掉这个女孩,我赏你一万钱。”
第二天,奴仆袖揣小刀随他进入菜市,在众人群中行刺。市场一时陷入混乱,韦固和他的仆人在混乱中走脱。离开市场后,韦固急切地问道:“刺中了吗?”他的仆人回答说:“初期我对着她的心脏刺去,不幸只刺在了她的双眉之间。”其后,韦固多次求婚,都没有如愿。
又过了十四年,韦固借助父亲的荫庇在相州军任职,相州刺史王泰让他做专门鞠审诉讼的司户櫞。由于欣赏他的才能,刺史把十七岁的女儿嫁给了韦固。
刺史之女贤惠静淑,容色华丽。然而她的眉间常贴一花,即使在沐浴闲处之时,也不会除去。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韦固感到十分惊讶,猛然想起菜市行刺之事,就开始逼问事情的缘由。他的妻子潸然泪下,说:“我其实只是刺史的养女。我的父亲曾经是宋城的县令,他去世时,我尚在襁褓之中。继而母亲兄长相继去世,只有一个庄园在宋城的南边,我和保姆陈氏居住。由于离市场很近,所以卖菜为生。三岁时,保姆抱我穿行市中,被强徒所刺,现今刀痕尚在,所以以花覆之。七八年前,养父在卢龙任节度使,收我养女,后嫁君为妻。”
韦固问道:“陈氏一眼失明吗?”其妻对答:“是,你怎么知道?”韦固说:“刺你的人就是我呀。”随后说出整个事的来龙去脉,夫妻二人益发彼此尊重。后来其妻生子名鲲,官至雁门太守。韦固的妻子也被封为太原郡夫人。宋城令得知此事后,就把这家客店命名为“订婚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婚姻因缘之事、业果阴骘之定,终不可违。韦固不承认因果之事,也无法知道被指定的妻子会由老妇怀中的很丑的女婴,出落的容色绝丽、贤惠静淑,为追求门当户对和外在的容色,雇人行刺,除了造成其容色绝丽妻子被毁容外,并未改变与她结为夫妻的事实。当然,韦固行刺是做恶事,需要对妻子偿还;也许这其中有其它的渊怨,可能因此而了结。
想今日之社会世风日下,两性关系混乱:相互见弃、你争我斗、离婚已为平常。更有甚者夫寻花问柳,妻红杏出墙。这也许就是唐代李复言在《续玄怪录》中“订婚店”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今人的现实意义吧。
(文据李复言《续玄怪录》)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七日】唐代人韦固家居杜陵地方,少年时代就成了孤儿。成年后就想尽早娶妻,所以就委托别人四处求婚,但都无功而返。元和二年,为了游历清河地方,便在宋城城南的旅店住宿。客人中有人建议韦固向宋城司马潘昉的女儿求婚,并且约好了第二天在客店西的龙兴寺门相见。
为了表示自己求婚心切,第二天晨曦微露,斜月尚明之际,韦固就前往约定的地方。但见一个老人背靠布囊坐在寺院的台阶上,正在借着月光在翻检书目。悄悄观看其书,既非篆书亦非梵文,韦固不识一字。
韦固问老人:“老父要找的是什么书啊?我自幼年起即刻苦学习,人世间的字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西方的梵文也能阅读。惟有老父所要检读的书从未见过。是什么书呀?”老人笑着说“这是非世间的幽冥之书,君子自然不能见到。我是掌管幽冥之事的幽冥之人,本与君子阴阳相隔,但今天与君子在此相见是你来得的过早,不是我来的不当啊!”
韦固回问老人:“那长者主管何事呀?”老人答复说:“主管天下的婚嫁之事。”韦固心中窃喜,对老人说:“我自幼就成了孤儿,成年后想要及早成婚,繁衍子孙。十余年来多方求娶,不能如意。今天与他人相约在此,议娶宋城潘司马的女儿,不知是否可以成功?”
老人对韦固说:“不成。命不该合,虽降尊屈就求娶屠博之家的女儿,也是不可得的。君子你的妻子刚过三岁,十七岁时才会嫁入你家”。
韦固问道:“您的囊中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答曰:“是红色的绳子,用来系住人间夫妇之足。人一出生就被此绳所系。不论是仇敌之家、贵贱悬殊,抑或为官天涯、地域相隔,此赤色绳索一系,终不可违。君子的脚已经系于他人,四处他求无益啊。”
韦固说:“那么我的妻子在什么地方?她的家人是干什么的?”老人答:“你的妻子是客店北边卖菜的陈姓婆子的女儿。”韦固说:“那我能不能看看她呀?”老人回答:“陈氏常抱着孩子来市场卖菜,你跟着我,我可以指给你看。”
及至天明,与韦固约定的人一直没有应约。老人也卷书负囊而行。韦固随老人进入市场。正好遇到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妇怀抱三岁的女孩而来,衣弊形陋。老人指着女婴说,这就是你的妻子。韦固非常生气,说:“我能杀掉她吗?”老人说:“这个人命该食天禄,因子而贵,绝不可以杀。”说完隐身而去。
韦固骂道:“老鬼妖妄言如此荒谬!我出身士大夫之家,婚嫁须门当户对。即使我终究不能娶妇成婚,也可以攀援一些声妓美女。为什么要娶一个瞎眼老妇丑陋的女儿哪?”于是磨了一把小刀,交给他的奴仆说:“你向来干练,如果能为我杀掉这个女孩,我赏你一万钱。”
第二天,奴仆袖揣小刀随他进入菜市,在众人群中行刺。市场一时陷入混乱,韦固和他的仆人在混乱中走脱。离开市场后,韦固急切地问道:“刺中了吗?”他的仆人回答说:“初期我对着她的心脏刺去,不幸只刺在了她的双眉之间。”其后,韦固多次求婚,都没有如愿。
又过了十四年,韦固借助父亲的荫庇在相州军任职,相州刺史王泰让他做专门鞠审诉讼的司户櫞。由于欣赏他的才能,刺史把十七岁的女儿嫁给了韦固。
刺史之女贤惠静淑,容色华丽。然而她的眉间常贴一花,即使在沐浴闲处之时,也不会除去。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韦固感到十分惊讶,猛然想起菜市行刺之事,就开始逼问事情的缘由。他的妻子潸然泪下,说:“我其实只是刺史的养女。我的父亲曾经是宋城的县令,他去世时,我尚在襁褓之中。继而母亲兄长相继去世,只有一个庄园在宋城的南边,我和保姆陈氏居住。由于离市场很近,所以卖菜为生。三岁时,保姆抱我穿行市中,被强徒所刺,现今刀痕尚在,所以以花覆之。七八年前,养父在卢龙任节度使,收我养女,后嫁君为妻。”
韦固问道:“陈氏一眼失明吗?”其妻对答:“是,你怎么知道?”韦固说:“刺你的人就是我呀。”随后说出整个事的来龙去脉,夫妻二人益发彼此尊重。后来其妻生子名鲲,官至雁门太守。韦固的妻子也被封为太原郡夫人。宋城令得知此事后,就把这家客店命名为“订婚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婚姻因缘之事、业果阴骘之定,终不可违。韦固不承认因果之事,也无法知道被指定的妻子会由老妇怀中的很丑的女婴,出落的容色绝丽、贤惠静淑,为追求门当户对和外在的容色,雇人行刺,除了造成其容色绝丽妻子被毁容外,并未改变与她结为夫妻的事实。当然,韦固行刺是做恶事,需要对妻子偿还;也许这其中有其它的渊怨,可能因此而了结。
想今日之社会世风日下,两性关系混乱:相互见弃、你争我斗、离婚已为平常。更有甚者夫寻花问柳,妻红杏出墙。这也许就是唐代李复言在《续玄怪录》中“订婚店”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今人的现实意义吧。
(文据李复言《续玄怪录》)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