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八月十日】(接上文)
如果说《西游记》明确讲的是修炼人的故事和修炼的理,那么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背后又蕴含了怎样的深意呢?
《红楼梦》的成就,不只是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结构的布局安排,以及社会风貌全面而真实的展现,《红楼梦》的最主要成就在于其深奥的主旨表达上。
因为《红楼梦》的内容太丰富而浩繁,以至于出现了“红学”。《红楼梦》的主题也历来被人争论不休。《红楼梦》的影响何以如此深远而长久?把握不住主旨的话,也只能是在《红楼梦》里面兜圈子,也就谈不上跳出“红楼”来看“梦”了。特别是现代的人往往用所谓的“历史局限性”来对《红楼梦》横评竖论,甚至以其理论来指导作“续”,真是枉费了心机。
一部文学作品主旨的高度是和作者的思想境界完全一致的。达到不了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也就领略不全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红楼梦》的主题在第一回已经交代的相当明白了,在第五回又进一步的进行了揭示。曹雪芹对人生的彻悟是和佛、道两家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曹雪芹是站在修炼的立场上看人的。当然在他的作品中,就必然离不开这至关重要的一点。这是认识《红楼梦》的基础和前提。作者在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写到:“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与甄士隐的妙解,明确道出了修炼人对人生的看法。外人怎能明白两人看似疯疯傻傻的对白。道人几句话度化了甄士隐,可是有多少人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痴迷不醒啊。
讲到《红楼梦》,在第五回中,曹雪芹已经对全书的人物和布局作了概括和安排,可见作者对此书已经烂熟于心,完成此书根本不是问题。其实他是已经完成了这部作品的。他自己说的明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没有完成作品的情况下就“增删”,显然是不可能的。是遗失?也是笑谈。如果我们完全站在作者的思想境界上看待作者的用意,就更容易把握。
佛家把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看作是最不真实的,所谓一切都是幻象,是梦幻。人生是最无常的。人没有不追求幸福的,可是在佛家看来,人中的福是不能算作福的。人在人中本来就是苦的,而修炼的目的就是解脱自己,升华到天国去。在人中有圆满的事吗?人生本来就是残缺的,即使获得了世间的一切,也是残缺的,因为人心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它顶多在某一个状态中停留。人心是不可能达到修炼者所讲的“清净”状态的。所以,对于常人社会中的人来说,“完整”是暂时的,“残缺”是永恒的。人就是人嘛,永远在残缺中追求完整。所以,做什么事都要讲一个圆满的结局,其实是自己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情人终成眷属”,实质上就是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即使真的如人所愿,成就了美满姻缘,也不是一个修炼者眼中的“美满”。
谁人不想《红楼梦》是完整的呢?怎么写了八十回突然就没了呢?所以有好事者揣摩着书中人物的性格,顺着整体情节的发展,演绎出不同的“续”来。站在曹雪芹的角度上看,把书中的一切安排都恰如其分的展现出来,他当然能够做的到,他已经完成全书了嘛。为什么这样处理?不是他有意背离常理,非要搞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不可能,他的思想境界远远在一般人之上。他这样做的用意,恰恰是他看透了世间万象,甚至更久远的东西,他都通晓了,他才这样处理的。想看“全”的是人心,写圆满了倒不如在最主要的内容都已表达之后,就那样齐刷刷的没了。就象人类来了劫难一样,瞬间就停止了。这,更有益于作品主旨的表达。
《红楼梦》的玄深,从曹雪芹对全书后半部份的轻轻一删,就可窥见一斑。妄作之后续,实乃狗尾续貂,应全部扔掉。
其实曹雪芹的安排还有他独到的匠心。让我们慢慢道来。
(待续)
《红楼梦》的成就,不只是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结构的布局安排,以及社会风貌全面而真实的展现,《红楼梦》的最主要成就在于其深奥的主旨表达上。
因为《红楼梦》的内容太丰富而浩繁,以至于出现了“红学”。《红楼梦》的主题也历来被人争论不休。《红楼梦》的影响何以如此深远而长久?把握不住主旨的话,也只能是在《红楼梦》里面兜圈子,也就谈不上跳出“红楼”来看“梦”了。特别是现代的人往往用所谓的“历史局限性”来对《红楼梦》横评竖论,甚至以其理论来指导作“续”,真是枉费了心机。
一部文学作品主旨的高度是和作者的思想境界完全一致的。达到不了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也就领略不全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红楼梦》的主题在第一回已经交代的相当明白了,在第五回又进一步的进行了揭示。曹雪芹对人生的彻悟是和佛、道两家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曹雪芹是站在修炼的立场上看人的。当然在他的作品中,就必然离不开这至关重要的一点。这是认识《红楼梦》的基础和前提。作者在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写到:“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与甄士隐的妙解,明确道出了修炼人对人生的看法。外人怎能明白两人看似疯疯傻傻的对白。道人几句话度化了甄士隐,可是有多少人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痴迷不醒啊。
讲到《红楼梦》,在第五回中,曹雪芹已经对全书的人物和布局作了概括和安排,可见作者对此书已经烂熟于心,完成此书根本不是问题。其实他是已经完成了这部作品的。他自己说的明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没有完成作品的情况下就“增删”,显然是不可能的。是遗失?也是笑谈。如果我们完全站在作者的思想境界上看待作者的用意,就更容易把握。
佛家把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看作是最不真实的,所谓一切都是幻象,是梦幻。人生是最无常的。人没有不追求幸福的,可是在佛家看来,人中的福是不能算作福的。人在人中本来就是苦的,而修炼的目的就是解脱自己,升华到天国去。在人中有圆满的事吗?人生本来就是残缺的,即使获得了世间的一切,也是残缺的,因为人心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它顶多在某一个状态中停留。人心是不可能达到修炼者所讲的“清净”状态的。所以,对于常人社会中的人来说,“完整”是暂时的,“残缺”是永恒的。人就是人嘛,永远在残缺中追求完整。所以,做什么事都要讲一个圆满的结局,其实是自己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情人终成眷属”,实质上就是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即使真的如人所愿,成就了美满姻缘,也不是一个修炼者眼中的“美满”。
谁人不想《红楼梦》是完整的呢?怎么写了八十回突然就没了呢?所以有好事者揣摩着书中人物的性格,顺着整体情节的发展,演绎出不同的“续”来。站在曹雪芹的角度上看,把书中的一切安排都恰如其分的展现出来,他当然能够做的到,他已经完成全书了嘛。为什么这样处理?不是他有意背离常理,非要搞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不可能,他的思想境界远远在一般人之上。他这样做的用意,恰恰是他看透了世间万象,甚至更久远的东西,他都通晓了,他才这样处理的。想看“全”的是人心,写圆满了倒不如在最主要的内容都已表达之后,就那样齐刷刷的没了。就象人类来了劫难一样,瞬间就停止了。这,更有益于作品主旨的表达。
《红楼梦》的玄深,从曹雪芹对全书后半部份的轻轻一删,就可窥见一斑。妄作之后续,实乃狗尾续貂,应全部扔掉。
其实曹雪芹的安排还有他独到的匠心。让我们慢慢道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