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二零一零年三月二十三日】一说起钟声,人们自然会想起古钟。我国的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洪钟发长夜,余响绕千峰”、“钟声警万里,鼓声惠十方“,古钟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美好的华夏文明象征。悠扬浑厚的钟声,使人领略到自然质朴的美,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一、钟的起源
相传远古时代,先贤铸造古钟,祭祀天地,以正气而激荡的钟声震慑四方,驱邪辟灾,祈福纳祥。宏大的钟声自然成为正气、道义的象征。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创制出十二律吕(十二个音阶),把黄钟作为十二律中第一律。为了永久的保存这十二个音,黄帝又下令铸造十二个能准确呈现笛音的铜钟,使所有乐器的音阶都必须与铜钟相符。黄帝率百官举行祭祀或重大典礼时,“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万民齐来瞻仰,还有成群的凤凰飞来,翩翩起舞,出现“凤凰来仪”的盛况。后来人们一直用“黄钟大吕”来形容音乐、文辞的庄严、正大和高妙。
古钟从功能上分主要有三类:用于礼乐的乐钟、编钟;用于朝聘、报时的朝钟、更钟;佛、道用的钟。从形体上分有两类:一类是圆形钟,这类钟的横截面是圆形的,朝钟、更钟、佛道钟属于此类;另一类是扁形钟,其横截面为两段圆弧,似两片瓦合成,也称瓦型钟,乐钟、编钟属于此类。
二、乐钟、编钟
在古人看来,“礼乐备而制功成”,因为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圣人之乐,可以善民心,易风俗,故“先王者教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钟,乐钟也,秋分之音,万物种成,故谓之钟”。乐钟造型特色各异,以它们美妙丰富的音律,合奏出悦耳动人的声音,别有神韵。它们不仅可以表达出人的思想、心理活动,并且擅长表达各种人物和天、地、山、水的形态美,意境深邃高远。
西周后,编钟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乐器,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铜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古代的金属乐器中,钟类乐器是主要乐器,演奏时,钟声宏大,磬音清亮,钹、锣清脆,足以代表中国乐器金石之声,以它们为主可以产生庄严辉煌的音响效果。
三、朝钟、更钟
历来帝王将相皆乐于铸钟,我国古代京城和重镇多专建钟楼,悬挂大钟,鸣钟报时,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唐代以后,朝钟、更钟更加多了起来。因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所以大凡具有震撼力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如始建于元代的北京钟、鼓两楼,在元、明、清的数百年内一直担任着为京都报时的使命。每晚定更开始,也就是戌初(晚七点)开始,先击鼓后鸣钟,一共一百零八下,以后每隔一更(即两小时)鸣钟一次,一直到亮更结束,也就是寅未(晨五点)。一百零八下的规则与“九”有关,因为在我国古代,认为“九”具有极高、吉祥之意,而“九”的十二倍正是“一百零八”,是把“九”的意境推向极致。钟楼大钟钟体通高五点五五米,钟唇外径三点四米,重约六十三吨,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京城内外方圆数十里均可听见。钟声荡及之处,泽被万物,带给人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启发,对社会人心产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约束力。
四、佛、道之钟
佛、道之钟用于敬佛、敬神、祈祷、和感化众生,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作为法器的佛钟和道钟,成为中国古钟的主流。在许多著名道观里,高悬的钟是庄严的质器,它使宫观更加威严,不仅是最具有标志性的礼拜法器,且被认为是具有除魔之双重作用的重要法器之一,又名法钟、法铃。大型宫观都建有钟楼,每天有晨钟暮鼓之仪式,以警觉修行人当勤精进,勿放逸。《道书援神契》中说:“古者祭乐有编钟编磬,每架十六,以应十二律及四宫清声。又有特悬钟特悬磬,特悬者,独悬也。今洞案金钟玉磬,又有大钟等,皆本诸此”,又有经云:“晨钟暮鼓,以召百灵,谓壮宫观之威仪,弘山陵之气象,须每日晨昏,不可有误”。修道者对钟和钟的击鸣,都是极为崇敬尊重的。叩闻钟声,深沉清远,敲开众生的迷悟,“上界钟声下界闻”、“一声钟磬万缘醒”。
在许多名刹古寺里,大殿前的左右两方都建有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寺院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要连击一百零八下。如著名的明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大钟”,形大体重,钟体内外皆铸有佛经,字体工整,古朴道劲,钟声除具有感染力外,还具有美妙乐感,轻撞,声音清脆悠扬,回荡不绝达一分钟;重撞,声音雄浑响亮,延音可达三分钟之久,方圆数十里皆闻其音。“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佛家讲教人向善,普度众生,修行者要弘扬佛法,不仅要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他人乃至一切众生觉悟,让他们都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钟声能“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古人留下了许多吟咏钟的名句,如唐代杜甫写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描写钟声能警醒世人;李商隐写的“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描写出一种纯净怡悦的心境;常建写的“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描绘出那庄严悦耳的钟声,令人敬畏,令人神往,这钟声不仅仅是一种声音,而是在喧嚣尘世中给人以宁静,在万籁俱寂中给人以心灵指向,返本归真,感悟到天地之正大、钟鼓之浩荡、佛法之广大无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