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星期二

康熙皇帝和历代帝王庙的故事 / 作者: 宪政




【正见网2016年02月28日】

清代的清圣祖,名叫“爱新觉罗·玄烨”,又称“康熙皇帝”,是一位贤德之君,被誉为千古一帝。他功超千古、德被万世,却十分谦虚,对历朝历代的帝王、文臣、武将能看其优点,以史为鉴,与中共党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看历史人物截然不同。

《清圣祖实录》中记载了康熙皇帝对历代帝王入祀资格的两段圣旨,从中也许可以了解清圣祖的历史观。

康熙六十年农历四月丙申日,康熙皇帝对大学士等人下口谕说:“朕披览史册,于前代帝王,每加留意。书生辈但知讥评往事。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 意指摘,论列短长,全无公是公非。朕观历代帝王庙所崇祀者,每朝不过一二位。或庙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享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书生妄论而定,甚未允当。 况前代帝王,曾为天下主。后世之人,俱分属臣子,而可轻肆议论、定其崇祀与不崇祀乎?今宋明诸儒,人尚以其宜附孔庙奏请。前代帝王,既无后裔,后之君天下 者,继其统绪,即当崇其祀典。朕君临宇内,不得不为前人言也。朕意以为,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尔等将朕此上谕录出,公同从容 详议具奏。”[1] 

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四月辛酉日,礼部遵照康熙皇帝的旨意开会商议,把自从伏羲氏到明朝以来,应入庙崇祀的帝王、功臣,详细的列开了一份名单;“偏据一 方、不入正统、及不应崇祀者”,详细的列开了另一份名单,一起上奏折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看后,对大学士等人下口谕说:“此所议应崇祀处,皆是。但其中, 尚有宜详细斟酌者。从前所定配享功臣,大概开国元勋居多。如:明之徐达,不过一草莽武夫;刘基,系元之进士,遭遇成功,遂以元勋配享耳。其有治安之世、辅 佐太平、有功军国者,反不得与配享之列,是皆未为允当也。又如:有明天下,皆坏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愍帝即位,未尝不励精图治,而所值事势,无可如 何。明之亡,非愍帝之咎也。朕年少时,曾见故明耆旧甚多,知明末事最切。野史所载,俱不足信。愍帝不应与亡国之君同论。万历、泰昌、天启,实不应入崇祀之 内。尔等会同九卿,将此详细分别,确议具奏。”[2]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祀历代帝王将相的习惯,例如:唐太宗时期,就有祭祀历代帝王的记载。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北京的历代帝王庙就是祭祀历代帝王将相的建筑。大清国入主中原后,对这座历代帝王庙里祭祀的名单发生了兴趣。清代顺治、康熙、乾隆曾多次争论、增减入祀名单。

康熙皇帝在百忙之余,关心着文化的承传。于是,康熙皇帝在康熙六十年、和康熙六十一年分别下旨,让礼部商议历代帝王庙的入祀名单,对历代帝王、文臣、武将的入祀底线作了指示。(见上面两段圣旨)

然而,未等到礼部回奏,康熙皇帝就于同年(康熙六十一年)的黃历十一月十三日去世了。为了完成康熙皇帝遗旨,礼部在不到一个月后(即:在同年十二月 十一日)就上报了入祀帝王的名单,雍正皇帝立刻下旨“依议速行”,把“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的各朝帝王和一些治世良臣、有功军国的文臣、武将添加到入 祀名单上,使造字的苍颉、三国时的赵云、唐代的狄仁杰、宋朝的寇准、范仲淹、明朝的于谦……得以被祭祀。

从康熙皇帝的历史观,想到用党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看古代,“讥评往事”“刻意指摘,论列短长,全无公是公非”,必然只被引导看到古代社会坏的一面,看不到古代社会作为主流的好的一面,不但是有失公允,而且立场是邪恶的。

注:

[1]《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

[2]《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