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浅谈清人的气质 / 作者:史鉴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11/1/5/70772.html【正见网2011年01月05日】中国大陆拍了不少清宫戏,很多少男少女喜欢“梦回大清”,梦想当一回阿哥或格格。但清朝人不是穿一件马褂或旗袍就学得来的。

人们往往以为在教科书上学到了历史就真正认识了历史,其实不是,大陆教科书中的历史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是观念中的历史。历史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演绎的,他们曾经活过、笑过、哭过,错综复杂联系过,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就象结束了一幕跌宕起伏的话剧。可是当人们思想中被灌输了所谓“社会发展史”的观念,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马上消失了,只剩下一个个符号和标签,历史被概念化了,被套上了一个乏味的壳。

“社会发展史”叙述历史简之又简,一笔带过,只是忙着灌输它的观念——因为史实的来龙去脉人们真的知道详细了,那看起来是那么回事的观念也就不那么回事了。而当人们满足于用观念去看待历史后,也真的对活生生的历史视而不见。人们也就很难理解古人到底是什么气质。气质与文化如同鱼与水,文化大革命“ 破四旧”后,文化环境消亡了,中国人也就失去了传统气质。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认为在外国人中,法国人与中国人气质最接近。他所指的中国人,其实是继承了清朝文化气质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的气质,历朝历代都不一样。在清朝人眼里,明朝人也许是粗疏迂腐的形象。清朝人纳闷:明朝人写词怎么那么俗?明朝中医开药方怎么补药满纸,象厨子做菜?明朝君子怎么如同战风车的唐吉珂德,非要跟皇帝、权奸争出个是非出来?现代人更奇怪:明朝已经灭亡了,一个读书人好好坐在家里,颠沛流离的“伪帝”派来了一个使者,那个读书人为什么就接受了“伪职”,抛弃所有翻山越岭去辅佐“伪帝”,最后被清军“王师”砍掉脑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看就知是明朝君子满怀理想出仕的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看就知是清朝君子看破红尘致仕的诗。君子同样忧国忧民,但选择的社会道路却不同。美国人认为个人做出一番事业是他的勤奋等道德品质取悦了上帝,是为社会承担了更大责任,是很光彩的事。而法国人认为名利场是污浊的,艺术才是高贵的,独立的知识分子才是社会的良心。《红楼梦》里绝意功名、充满艺术细胞的贾宝玉、林黛玉成了最干净、最令读者倾慕的人物,说明清朝人的气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清朝人更象一个艺术家。

清朝文化传到西方,掀起了百年的“中国热”。荷裔美国作家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中回忆道:“我的童年,刚好赶上中国艺术风格风靡欧洲年代的末尾。那个时候,每条好看的大路路边,或更加好看的运河河边常常有一家招人喜爱的茶馆,这是按18世纪中叶十足的中国洛可可风格建立起来的。是我们的高祖父母那一辈的人,在午后无雨而又不太炎热的时候,常去光顾的上等地方,……茶馆里尽是穿中国丝绸长袍、一本正经地品尝昂贵的中国茶的人士。”“一个人,如果不懂中国办事的规矩,表明他缺乏良好教养,这是令人很难堪的。……的确,中国热已达到如此疯狂的地步,最后所有高尚的荷兰人(以及瑞典人、法国人、丹麦人,大家都一样,因为中国热已席卷全部欧洲),彼此说话时,也是怪里怪气。据说,那是在极力模仿天朝上国的语言”。

清朝人柔美、优雅、精致的艺术趣味影响了西方宫廷文化,在西方诞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洛可可时尚的代表人物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有两句名言,一是她听到百姓面包短缺时,说了句“让他们吃蛋糕吧”;二是她在向断头台行進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于是她彬彬有礼地道歉说:“对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许多中国人已经不知道贵族是什么概念,暴发户和特权阶层不是贵族。特权阶层就是特权阶层,有个中共高干子弟回忆自己小时候父母命令他每天上学带一个鸡蛋,他不愿意吃,就天天路上扔猪圈里,结果一个群众孩子就天天守株待兔。高干子弟把一个鸡蛋不当回事,可当时饿殍遍野,亏邪党好意思说它在“为人民服务”。大手大脚、不辨菽麦就算贵族吗?许多高干子弟变成了挥舞皮带打死老师、查抄毁坏艺术品的红卫兵,变成了既得利益者,他们有昔日贵族的权力和财力,却少了贵族的气质和教养。《红楼梦》里面描绘的才是真正的贵族。洛可可艺术风格非常舒适雅致,但也可以批评它浮华讲究,是贵族败家的祸根。在八旗子弟引领风潮下,无数清朝人曾在其中沉醉过,又最终在幻灭后清醒过来,了悟人生,也就形成了清朝人独特的气质。

清朝人的精神贵族气质、清朝人艺术化的生活,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房龙研究西方绘画指出:“16世纪的农民、工人以及他们的妻子,相貌丑陋,举止粗野,眼神呆滞,若无所视。但是,在18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同样的人具有一种优雅气质。他们的生活很简朴,住在很少装饰的屋子里。但他们的厨房用具,他们使用的桌椅的造型式样优美,与前大不相同。他们穿的衣服是棉制的宫廷丝质服装的翻版。总之,1650年到1750年这一时期的人,与1550年到 1650年之间的人,有很大不同。这种变化,无疑与宫廷生活的影响有关。”而这正是路易十四的影响,是清朝阿哥格格们的贡献。

遗憾的是,人类的艺术遭到了共产邪灵的摧残。《人类的艺术》中说:“1871年巴黎公社摧毁古巴黎的许多建筑,也把当时的一些文物搞掉了。”巴黎公社毁坏了艺术之都,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破坏了传统文化。曾经被世界景慕的具有良好教养的中国人许多人真的变成了“相貌丑陋,举止粗野,眼神呆滞,若无所视”,其中不乏“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领导干部。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令外国人侧目;中共外交高官李肇星的尊容让外国人想起红卫兵;邪恶之首江xx的举止让外国人感到是精神不正常的小丑。这真是文明古国的悲哀!

希望中国人真的能梦回大清,回到艺术品琳琅满目、中国人举止优雅的传统文化环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