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卜算观相的技能,就具有漫长的历史,也曾经在人类历史文化之中的某些时段占据了主要的文化地位。比如人们知道的甲骨文,实质就是商周时期的古人卜算后遗留下的文字、卜辞。那么为什么古人那么相信或者会去追寻卜算所给予人类的答案呢?这个敏感而又超越现代科学思维的问题还有待更多学者继续考证、考察和实证。因为对于某些人而言,卜算为什么算的准,那或许是有其真正的原因的。反过来说,如果说卜算为什么算的不准,是不是也有原因呢?这个本人在《为什么算卦不是很准?》一文也做一点尝试性的解答,可资参考。
近几日,本人偶读《张三丰全集》之《天口篇》之《相卜篇》,深感古人对于卜算的认识早有深刻而准确的理悟,对于世间那些非常执著于算卦、算命之人,或者过于想求助算卦、算命之人,也是一种正面性的启蒙和正名,也有助于正面性的了解卜算文化的本质内涵。故而本人依此文做个大略的解说:
首先,张三丰对人分三品,为上中下三品。并且对应的说明,上品与下品之人都有命。这个“有命”,实际就是已经完全被定好的命运和命理,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孔子也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之《阳货第十七》)所以,张三丰也说:“惟上与下,性受难移”,道理是一样的。通俗的说,就是极好之人与极坏之人,都是很难改变其命运与命理的。那么,中品之人如何呢?中品之人,张三丰认为是“无命”,为什么呢?难道万事万物没有真正的命理在其中么?张三丰怎么具体解释这个问题呢?
接着,张三丰指出中品之人在命理上的一种模糊且摇摆不定的关系,就是中品之人到底属于“不上不下”的状况,还是“可上可下”的状况的问题。这些都属于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和多样性的可能,故而可以归之为“无命”,非属于真正的没有命运。老子在《道德经》也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通行本第四十一章)上士一般都会认认真真去学道,而下士听说了就觉得可笑,根本不会去学道。可是,中士呢?中士属于“若存若亡”的状态,好像有,也好像没有,想学道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处于随时摇摆不定的状况。所以,中品之人,随时都可以处于一种“可上可下、或上或下”的状态,但无论是怎么样的状况,如果中士不彻底脱离朝下的可能,不彻底的坚定自我去学道,那就始终是要失去机缘,彻底的失去修道与得道的可能。所以张三丰说:“离下绝下乃非下”。中品之人一定要坚定自我意志,彻底绝离朝下的习气。
第三,那么由此得到一个结论:“相自我改,命自我造”。这个何尝不是广大的中品之人的一种最好的训诫。真正自我的本性与本心,才是真正的命理之本质之所在,而且也会随此出现种种的改变和改观。人类的命理哪有一定不变的呢?
第四,张三丰直白的指出相卜的算命本质,即是相卜者再怎么算,也只是算出人的身命而算不出人的心性,算出人的命理而算不出人的品德。那么,如此道理可以反过来推理:算不出人的心性,那怎么算得出人的身命?算不出人的品德,怎么算得出人的命理呢?所以说,不要被面相者轻易的迷惑愚弄,心性高,心体正,那就是好相之人。也不要被算卦者忽悠耍诡计,人的品德比算卦的神奇,道德坚定纯正,就是好命之人。
第五,最后说来,张三丰劝诫世人,自己把握自己的心性与品德,自然就会给自己算命了。
张三丰还劝诫那些相卜算卦者,最好去劝那些来算自己命的他人修心积德,做个好人善人,做个有骨气之人,按照大道经书推理自己运气。这样的话,古代的那些命理专家麻衣相者、子平先生都会来拜会求教于你。
由此,我们知道,关于命理之事,多数都处于真真假假的状况在其中,属于一种不是非常确定性的关于人类命运的一种探寻和咨询。这只是因为人类自己对于正神的理解差距才造成迷茫的结果。敬望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命理所指向的大道,达到形而上的真实升华,成为有道德、有骨气之人。愿世间有福者皆念“真善忍好”。
参考文献:《张三丰全集》方春阳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附录:相卜篇
张三丰
上人有相,下人有相,中人无相。上人有命,下人有命,中人无命。惟上与下,性受难移,不必论也。
兹惟尔中人,不上不下,可上可下,或上或下。不上不下仍是下,可上可下犹是下,或上或下终是下,离下绝下乃非下。
相自我改,命自我造,古人有言不汝欺也。
即操相算者,亦止相汝身,难相汝心,亦止算汝命,难算汝德。不能相汝心,即不能相汝身也;不能算汝德,即不能算妆命也。
莫受相者愚,心智于相也,心体正,好相也;莫被算者鬼,德神于算也,德性坚,好命也。
吾愿尔世人,自相自算;吾愿尔相者,劝人修心;吾愿尔算者,劝人积德。
一切骨气,且照书谈,一切运气,且照书推。推已复言德,谈已复言心,寓劝化于相算之中,麻衣三祖、子平先生必赐尔等衣饭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